過山車 - HKIFF 2012 後記 - 重生
說到洗滌心靈的治癒系電影,《アントキノイノチ》(《死亡讓我活多次》)活脫脫就是「後三一一」的治癒作,近期不錯的心靈良藥,只是,來得有點沈重,也更催淚。
電影開首,鏡頭略過一套左胸位置插上利剪的校服,一轉就見到男主角杏平(岡田將生)裸身坐在屋頂,一副將要輕生的模樣。插入杏平旁白:「那一年,我殺死了兩個人。」之後一轉,就是杏平第一天上班的場景:那是一間專門收拾過世者住處的公司。向來寡言、患過口吃的杏平,雖然得到一眾同事如有紀 (榮倉奈奈)的歡迎和幫助,但還是有點狼狽。唯一比較「過人」的是,面對瀰漫死亡的現場,杏平竟可以平靜面對,那不是因為他擁有過人的冷靜,而是他有段不堪回首的過去,他寧可面對死物,也不願再次對生命放開胸懷……
第一眼看來,《死亡讓我活多次》是另一齣《禮儀師之奏鳴曲》:兩者都以面對和處理死亡為骨幹,同樣以描寫「禮儀事業」為主。不過跟《禮儀師》不同的是,《死亡讓我活多次》是透過對「禮儀事業」的描寫,帶出一個人如何走出創傷、積極活下去的故事。
以「創傷」(Trauma) 為主的文學作品及當中涉及的心理理論大學時就淺讀過,說不上是感興趣的題目,而且作品往往偏鋒,算是比較「重口味」的。然而,人在創傷後如何自處、走出陰霾、重新開始,這個題目卻是歷久不衰的。人生,說穿了也是個不停遭遇大小創傷然後再爬起身的過程。《死亡讓我活多次》是「三一一」後第一齣走「創傷文學」路線的電影作品,試著為「存活下來的意義是什麼」這問題找答案。杏平和有紀各自有叫人心痛的過去,二人面對的方法是最常見的逃避,一個避而不「談」,一個扮作輕鬆,然而當瘡疤被扯開,情緒又會再一次一發不可收拾,甚至錯誤理解當前的人際關係。
有紀發現收拾遺物雖然帶來平靜,卻不是最適合自己的地方,她唯有再次上路,找尋另一個容身之處。至於杏平,他在公司找到了點點空間,更透過跟有紀的互相鼓勵,他終於再一次面對「害死好友」的過去,慢慢走出陰霾,同時發現自己的工作是份藝術,並不是純粹為人收拾「殘局」、分類那麼兒戲。杏平從中窺視到不同人的生活日常,甚至懂得利用遺物去修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。戲中提到「收拾遺物,同時也是收拾對逝者的依戀之情」,也就是這個意思。事實上,男女主角過去的創傷都以一種無形的方式殺死了各自的心靈;他倆拖著的都不過是具會呼吸會走會吃的空殼罷了。
收拾過程中,二人半推半就之下為自己和其他人收拾不敢面對的事,當中亦離不開各式各樣的人倫關係。戲內這一則故事特別深刻:杏平來到有紀工作的老人院,剛好有位老婆婆過世,她的丈夫來卻為了她獨斷獨行來老人院住而發火,更說出「把她的東西都扔掉」的賭氣說話。杏平見狀,以專業人士的身份提出要為她收拾。杏平一步一步找出老婆婆以前跟老先生一起生活的用品,他甚至可指出老婆婆對這些物品珍而重之的証明。最後,杏平找到一盒卡式帶,是電話留言的錄音,老先生一聽,全是自己留言:「不回來吃飯了」。聽著聽著,突然傳來老婆婆的聲音:
「對不起呀,今晚有會務,不回來晚飯了。這麼遲才通知真對不起呢……」
老先生呆掉了。他慢慢的坐下來,倒帶,再播出她的「對不起」。再倒帶,再播,再倒帶,再播……
彷彿老婆婆還在生一樣。
老先生(還有觀眾)眼淚都決堤了,他抱緊電話,悔恨的說:「妳幹嘛要說對不起?對妳不起的人是我呀……」
關鍵字不又是「珍惜」嗎?老掉牙的題材,卻最夭心夭肺。電影長達兩個多小時,前半沈重的演繹,推進了後半的催淚情節,令大家的眼淚一發不可收拾。入場前,請帶備濕左都比人堅韌多100%的tempo。(笑)
電影結尾,杏平也終於收拾好自己,真摰地向有紀所救的女孩問候:「你好嗎?」。日文的「你好嗎?」是「元気ですか?」,除了問候,其實還帶有「一切還好嗎?」的意思(有誤煩請指出)。日本處於地震帶,大和民族一出生就要面對死亡,因此也發展出他們獨特的生命觀。問及對方「元気ですか?」某程度上算是苦中作樂吧,有種「留得青山在」的感覺。電影以杏平一句元氣滿點的「元気ですか?」作結,加上女孩無聲勝有聲的回應:笑容,配上音樂,除了把催淚點推到最高之外,也是叫大家好好珍惜自己的「存在」,更要帶著逝者的份好好活下去。
更重要的是,受傷後,千萬不要殺死自己的心靈,你的存在是有意義的。
MV同樣由崗田將生主演,即管將之看成杏平之後的發展吧,即那些幾年後,他再次回到校園之類的。(笑)
(七之六)
0 comments